自村“两委”换届以来,为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信州区从“强化阵地、保障待遇、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四个方面提升村干部“获得感”,有效激发了广大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强化阵地,让村干部舒心。通过“上级拨一点、镇(街道)配一点、村里筹一点”的方法,实施村级场所“升级改造”工程。根据新建、维修的不同项目,以立项的形式,由区、镇(街道)、村三级财政配套出资,对全区67个行政村(含村改居)办公服务用房按统一的设计标准普遍实行“晋位升级”,建成后的办公用房含党支部办公室、村委办公室、党代表服务室、综治调解室、党员活动室等功能,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让村干部工作的更加舒心。
保障待遇,让村干部安心。该区从保障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着手,消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在政治待遇方面:近年来,积极推荐了76名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干部当选为区党代表和区人大代表;从优秀村干部中公开考试选拔了35名村干部到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有3名村干部通过“三类人员”的选拔考试进入了镇(街道)领导班子队伍。在经济待遇方面:按照不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建立了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同时,协调区财政将村干部报酬、培训经费、办公经费纳入预算,给村干部注入了一支“强心剂”。目前,该区村干部人均报酬达2300元/月。
健全制度,让村干部暖心。一是健全“党建+精准扶贫”制度。选派了126名政治素质好、党建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集中解决难点问题,增强村干部攻坚克难、早日脱贫的信心。二是健全村干部关怀机制。各镇(街道)班子成员与包干村生产生活困难的村干部结成帮扶对子,做到重大节日必访、家庭受灾或出现意外必访、生产生活面临困难必访等走访慰问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
严格考核,让村干部用心。各镇(街道)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分别出台了村干部绩效管理办法,把过去的“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年初,各镇(街道)与村干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村干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年度具体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措施,向党员和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年底,采取群众测评、村干部自评、包村镇(街道)领导点评的方式对村干部一年来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评先评优、待遇相挂钩,既营造了有压力也有激励的干事创业氛围,又提高村干部履职尽职和为民服务的能力。